国际首例胸内气管异体移植术由我院胸外科成功完成
2022-09-07 13:51:5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科/未知
近日,我院胸外科成功完成国际首例胸内气管异体移植术。患者为一名贲门癌术后病人,5个月复查时,发现吻合口处肿瘤复发并侵犯胸内主气管,长度约6cm。患者及家属拒绝放、化疗,积极要求手术切除。根据患者病情,我院胸外科李简主任为患者制定了异体气管移植的手术方案。 由于本手术属于国际首例,根据相关规定,胸外科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手术分为两个步骤,分期进行:第一步是获取一段异体气管,将其植入受体大网膜,利用大网膜为供体气管重建血运。第二步是将带有大网膜蒂的供体气管转移到患者气管被切除的部位重建呼吸道;同时切除复发的贲门肿瘤,用结肠重建消化道。 11月,在获取一段无心跳供体的气管后,李简主任急诊为患者进行了异体气管大网膜植入术。在确认供体气管血运良好后,12月,李简主任又为患者进行了II期手术,切除了复发的肿瘤及受侵的气管,用异体气管替代患者气管缺损部分;用结肠重建上消化道。手术持续了33小时,术后患者带气管插管转入SICU恢复,术后4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6天转回胸外科病房继续治疗。现在患者恢复良好,可进行轻体力活动,可自行咳痰,经气管镜检查异体气管血运良好。 气管出现病变如肿瘤或良性狭窄时,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但当气管病变长度超过6 厘米时,就无法通过直接吻合方式进行呼吸道的重建,只能选择介入和支架等保守的治疗方式,远期疗效差。异体气管虽然是替代长段气管缺损的理想手段,但由于气管特殊的解剖结构,无法像其他器官如肾移植、肺移植一样通过直接血管吻合重建血运,所以异体气管移植后坏死几乎是百分之百,死亡率很高,因此很少有学者敢于尝试。到2010年12月为止,经文献检索国内外报道的临床气管移植成功仅2-3例。气管移植成功的关键是如何重建其血运。 李简主任一直潜心于气管移植的研究,研究生期间就开创性地进行了利用大网膜重建气管血运的动物实验研究获得成功,该成果发表在胸外科专业杂志《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上,获得很多专家赞誉。2004年,一名瑞典学者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人异体气管同样获得良好效果。我们这次气管移植的成功更进一步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目前,经总结该病例的诊治经验,我院专家将把该方法作为气管移植常规步骤应用于临床,届时在治疗大气道疾病时又多了一种有力的武器。 本次气管移植取得了两项第一:国际上第一例胸内大气道异体移植,而文献所报道的均是颈部气管移植;国际上第一例同时重建呼吸道和上消化道的气管移植。这次气管移植成功标志着我院胸外科在大气道病变治疗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气管移植是一项新技术,不仅手术非常慎重,其它诊疗过程也十分重要。在新术式的开展过程中,我院麻醉科及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等多个学科与部门积极参与,患者最终的顺利康复也体现了我院学科齐全、多科协作的综合实力。 (胸外科 林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