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主任贾建平教授的《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项目喜获成果,分别摘得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二等奖。这是贾建平教授在认知障碍领域潜心研究十多年的又一硕果。我国约有6千万老年人不同程度患有认知障碍病,其中700万已发展为痴呆,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该病被认为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性重大疾病。研究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防治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贾建平教授带领的认知障碍研究团队多年来锲而不舍地进行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文献16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在痴呆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遗传学方面,贾建平教授发现并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老年性痴呆的两个基因突变——早老素1(PS1)基因密码子 Val97Leu和Ala136Gly错义突变,明确其为病理性突变。对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50余个相关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了一些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相关的多态性位点,在功能学上证实了其发病作用。十余年来,贾教授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50余个阿尔茨海默病家系,1000余例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老年性痴呆家系及临床资料库。对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症状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编制了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评估量表,发现了中药单体人参皂甙Rg1具有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穴位埋线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贾建平教授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基于人群和医院的大规模、多中心的认知障碍调查,即将明确我国认知障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这些人群进行随访及干预,将会提高人群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今后国家制定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贾建平教授的研究促进了国人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程,推进了认知障碍疾病的诊治工作,推动了该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了我国神经科学界在世界痴呆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做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